用100字让角色闪耀光芒创作技巧解析
0 2024-11-23
2005年前后创业的一批互联网公司,能挺到现在还活着的,基本上都已小有所成。杨浩涌创立的赶集网即在其中。
杨浩涌,1974年生于安徽,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深造,并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硅谷工作多年后,他辞职回国创业,并于2004年底建立了赶集网。
杨浩涌回忆人生和创业的几个节点,每一步都堪称是步步惊心。他曾经因为没有拉到投资而匆忙回国,小本经营赶集网,上线仅一个月,就出现了全国范围内2000家分类信息网站。还有他苦熬数年的时刻,当业务实现盈利之际,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一度让他怀疑一切。
从2004年12月辞职开始,这段时间已经过去七年。记得那时候,他迫使自己站起来跟老板说:“我要离开。”老板问他做什么,他回答:“我要回国创业。”尽管有犹豫,但最终选择了回国,因为他觉得自己比较敢冒险,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楚。
我们这代人,其实也蛮特别的。我生于1974年,那时候还没有结束,然后刚开始懂事的时候就伴随着改革开放(70年代末开始)。到了上大学的时候(1992年),又遇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这代大学生相对比较迷茫。但我们对商业敏感,我在校园里合伙搞过电影,把学校大礼堂承包下来,从外面租借影碟,贴海报卖票,每场都能挣钱。在中科大的研究生时代,我还去找俞敏洪谈代理新东方英语资料,我甚至直言不给代理就盗版,最好的时候一个月挣一万块钱。而当时大学毕业找工作月薪才一千元。
我还有个特别的记忆。一年的7、8个月里,无论去上课、旅游,都只穿拖鞋,没有穿另外一双鞋,用石康的话来说,“日子过得是晃晃悠悠”。更早些高中的时代,我逃课、打架、泡游戏厅。我上的高中是整个安徽最好的中学,但是我的成绩一直还可以,总之是个比较另类角色。我说这些其实没什么意义,只想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烙印,就像美国六十年代嬉皮士文化一样,这多少都会对你以后的发展产生一些影响。
因为中科大是一个出国风气特别浓厚的地方,所以我决定留学去了美国。这次出发让我见识到了更多的事物,比如2001年的三件大事:耶鲁300周年庆典、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9/11事件。这三件事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也让我明白了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一段黯淡时光,以及如何应对这样的变故。此后,我在硅谷学习技术,同时也被吸引到了创业氛围中。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创业,只要你有好的想法,有好的技术,有好的团队,你就会有人投资你。很多小公司由小到大成长起伏,我甚至与它们擦肩而过。当周杰加入Google并帮助开启他的职业道路时,我开车送他去面试。那几年的经历教会我,大事起于小,大事做于细。这就是我自己常提醒自己的原则——把宏伟目标分解为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不断地将这些事情一步步推向前进,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所在。
所以,在寻找可行项目的时候,一直是我不停地尝试网络安全项目、硬件项目乃至无线互联网项目。我把这些Idea写成计划书,然后递给风投们,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直到6月份Craigslist刚刚兴起,那时候吃饭时跟哥哥提出了这个点子,我们认为这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好东西,便开始编码并寻求VC支持,最终成功获得IDG等机构的青睐,为此奋斗多年的梦想终于迈出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