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意能否用一首古诗来形容
0 2025-03-12
李嘉诚之所以能稳居华人首富15年,背后是怎样的个人成长与人物事迹?他如何将自己塑造成超人的模样?
85岁的李嘉诚,早已养成了两个习惯:睡前必看书籍,不论难度,他总是要把握重点;晚饭后,则坚持看英文电视节目,以防“落伍”。这种勤奋和自律,让他远离普通人。
他的工作习惯也令人瞩目。无论何时起床,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起。他听新闻,然后打高尔夫,再去办公室。熟悉他的同事说,他是一个危机感强的人,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为自己设立问题,然后寻找解决之道,“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时,李嘉诚准确预见并提前准备,使集团安然渡过,并从中获得扩张机会。这一商业智慧让他成为传奇。
作为商人,李嘉诚对数字尤为敏感,从20岁开始,他便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除了寻求投资机会外,还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洞,以及公司资源分布。他自称可以对旗下任何一家公司近年发展数据说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看一看便能牢记,是因为我投入。”
对于信息重要性,李嘉诚不断强调,即使85岁高龄,也不逊于年轻人。在办公室里,有两台电脑显示旗下股价变动,而苹果笔记本则是日常工作所用。他每天早晨收到全球新闻列表,由四名专员翻译细读。
这些习惯坚持了十余年,让他始终站在资讯最前沿,也让这个老人投资了一系列高科技公司。面对新事物,他总问:“这和我、和我的公司有什么关系?”然后交由专业团队探究答案。
一个被广泛传说的故事是,当Facebook等社交媒体兴起时,李嘉诚曾问公关团队:“怎么看待其与平面媒体以及网上媒体对集团公关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他们开发了一款软件评价不同渠道公关效果。
“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他的下属评价,“外人都将他看成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着是变成超人的那个人。”
与自己的相处方式也是独特。一位跟随了十几年的员工透露,在生活中,虽然没有生气,但也很少表露感情。“如果你对的是,你会听你的,而不是坚持他的。”另一个员工回忆,这位领导者喜欢电影,每次选角观影,都像身临其境一样体验剧情变化。而另一位员工则认为,这位孤独但富有控制力的人,将这种冷静归功于喜爱阅读:“我喜欢看书,无论什么书都看,这对我都有用,所以很多大事来的时候,我也能解决。”
尽管身为华人首富,但李嘉诚过着简单如清代儒将左宗棠题诗句所示:
发上等愿,
结中等缘,
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
寻平处住,
向宽处行。
这24个字凝聚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这个孤独而又成功的大亨来说,它们就是信条。在经历少年磨难之后,被命运剥夺一切后,只靠自学抢回来,那份孤独成了他的力量,也成为朋友。在创办长江塑料厂时,他订阅英文《当代塑料》及西方专门杂志,与此同时,在华尔街上市股票进行投资,不按直觉,而是仔细研读财报研究商业规则。
通过几十年的磨炼,Lee Shau Kee学会了与孤独共舞,所以登上成功巅峰后的“高山流水”般悠然自得,没有那份压力。而在办公桌上的两块小玻璃,上写己作的话语:求百事荣,不如免一事辱;邀千欢,不如释一人怨。此外还有春夏秋冬各季美好景象,却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一种完美生活状态。这正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商业帝国——尊重自身、尊重世界,以此作为其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