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大贡献的人物不畏失败不惧艰苦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本站原创 0 2025-02-11

年轻人,别怕失败,别畏惧艰辛,就像中国伟大贡献的人物一样,不断前行。只要心存善良,不做不义之事,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是你不能尝试的。俞敏洪的日常习惯——比那些聪明才智的人更勤奋。

文 | 俞敏洪

我的智商平平无奇,只是在勤劳方面略胜一筹。我并非天赋异禀,但也不是愚蠢到极点。在北大的50位同学中,我算是一个中下等的智商水平,这说明我并不特别聪明。

我的勤勉程度超乎常人。我每天工作16至18个小时,如果没有应酬,每顿饭所需时间加起来也不超过半小时。

我喜欢在家办公。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过去通常是凌晨两点睡觉,然后早上八点醒来,但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对身体不好,所以现在早睡早起,一共六小时。

每天清晨冲个澡对于我来说是必须的,无论是热水还是冷水,有时候连盆水都要用来唤醒自己,让整个神经系统活跃起来。我很注重保持健康,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跑步1至2千米,以最快速度跑完,所以每天都汗流浃背,尤其是在夏季。但晚上一般不洗澡,因为洗了会让大脑过于兴奋。

锻炼后,我通常从早七点半开始工作到中午十二点。这段时间里,我处理邮件、布置工作、思考新东方发展,以及辅导孩子们创业,如与洪泰基金接触的各种项目,因为年轻人的创业路途充满困难。

我的午餐90%都是盒饭,有时有人来聊,也是一人一份盒饭,最多加一瓶红酒。但我也很注意自己的饮食,在吃完饭后会散步10分钟。此外,每周我都会有几次游泳和徒步运动。

我喜欢旅行,每年抽出两个月专门去旅行,即便已经超过50岁了,由于用脑消耗巨大,我并不担忧体重增加。如果真的变胖了,再去外面徒步旅行15天就能瘦下来了。

现在想象一下安静已经变得非常困难,比如在旅途中住宿宾馆,一进餐厅就有人过来要求合影,这样内心的宁静就会被打乱了所以现在旅游一般都会选择几乎无人的地方,如草原,用越野车自驾,与几个身边的人一起,他们很少说话,这给予了我一个安静私人的空间。

每年的生活模式占据三分之一的是工作。一第三时间回家陪伴孩子,还有一第三时间用于应酬,大约有100天左右在外出差。在这些期间,我主要通过阅读补充营养。我翻阅书籍很多,但认真阅读时却相当稀缺。我所谓认真阅读就是一日或数日精读一本书,因此一年至少认真读20-30本。而非认真阅读则只是快速翻阅,没有深入理解。如果把这两种情况都计算进去,那么一年仍然能读100多本书。当乘坐飞机或汽车时,这些空闲时间就是我的阅读和工作机会。在汽车上看书、看视频,用电脑十个小时,就感觉同样效率高于办公室一样。因此,在路上的学习和工作时,没有任何晕车感受出现过。

钱财对我而言从未成为重要因素。在北大的老师生涯中,当老师带来的成就感是我教课三年后才逐渐体会到的。当学生们喜爱你的课程,你才能感到一种成就感。不过这种成就感并非最初开始的时候,而是在不断琢磨之后慢慢积累的一种过程。你会发现有些开小差,有些学生甚至带着背包逃离课堂。不久之后,你看到教室里只有寥寥几个人提前离开,那种挫败感就会减少,而那种知识掌握不足还羡慕其他教师的情况也将随之消失。这一切需要经过三年左右的历练。

当教师是一种深入理解与融合知识过程,你需要具备广博而又深邃,要能够举例反驳,要具备口才,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察言观色的能力。这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一个体现。因此一直告诉大学生:毕业后的你,无论何处,都当短暂地成为老师,对你终身都会有益处,使你学会如何表达,又懂得如何观察前面的听众是否愿意倾听你的讲述。

相较于年轻人的勤勉,现在我的勤勉已转变为思考。我经常写一些笔记和感悟。我目前认为:“心退”使得生命更加宽阔,“身进”因为知道逆境中的船只若不前进必定倒退。但是我无法向年轻人传授这些经验,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将自己的经历植入他人的心里,就像克隆可以克隆出另一个俞敏洪,但那个俞敏洪不过是个空壳,而这个俞敏洪却是一个经历风雨后的丰硕状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一者空洞无物,一者精神饱满肉体内灵魂之光。

所以向年轻人建议:努力吧!恋爱吧!找寻那最适合你的另一半!做那最让你热情投入的事情!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艰苦!

上一篇:2021励志短视频激励人心的短篇影片
下一篇:从无到有体育明星崛起的创业奇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