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之舟帆影王健林总裁引领中国企业跨海征程

本站原创 0 2025-02-11

在2016年2月23日,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有幸在牛津大学公开课上分享了他的经验和见解,这场讲座不仅是他对万达国际化战略的阐述,也是他对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的一次深刻思考。由于时间有限,他简短地介绍了四个关键点:国际化的理由、国际化战略、本土人才,以及国际化进展。

首先,关于国际化的理由。王健林指出,作为一家大型企业,要想做到规模经济,就必须走向世界。这涉及到娱乐、体育等行业,在这些领域,国外市场比国内更为发达。例如,在体育产业中,有些赛事或者品牌已经被老牌家族公司或跨国公司瓜分,这就需要通过并购来实现进入。

其次,他谈到了成为国际企业的心态。在一次辞职信中,一位教师表达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而王健林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理念:“世界这么大,我想去闯闯”。这是万达从一家小本生意逐步成长为全球知名品牌的一个过程。

再者,是关于规避经营风险。在一个国家,即便经济发展得很好,也会有调整时期。而且,利用全球市场可以减少经营风险。因此,从规避风险角度出发,我们也应该走向全球化道路。

接下来,他详细介绍了万达的国际化战略。他强调,以并购为主体,并结合自身现有的产业相关性进行选择。此外,还要确保投资能够移植到中国,使其在国内获得更快发展。他给出了一个具体案例,即2015年并购美国铁人三项公司WTC后,他们迅速将铁人三项比赛引入中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此外,他还提到了使用本土人才的问题。他认为留住原来的管理层,对于成功并购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既了解当地市场,又熟悉业务运作。但同时,他也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方式可能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搬迁管理模式,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最后,他回顾了自己与英国政府洽谈的大型投资项目,以及在《万达哲学》英文版全球发布仪式上的交流,这些都显示出 万达到英格兰乃至整个欧洲地区推进其商业影响力的决心和能力。此时此刻,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其他任何地方,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独立于这个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之外,而每个人都不得不适应这一新秩序中的角色。正如某位评论员所言,“没有失败就意味着离失败越近”,但这也是使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学习的地方。

上一篇:90后努力的年轻人我是如何从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奋斗之路的
下一篇:90后十大优秀青年事迹-青春正当时追踪最闪耀的星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