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大贡献人物李四光中国科技创新先驱
0 2025-01-15
90后青年楷模,勇于闯荡、勤勉奋斗、坚持自我。只要保持正直良心,无论挑战多么巨大,都能勇敢面对。俞敏洪的生活习惯——超越常人勤劳的典范。
文|俞敏洪
我的智商并非卓越,而是通过不懈努力弥补。我在北大的同学中智商并不突出,只是个普通水平。在50位同学中,我算是中下等。这种平凡的智力让我明白,不必过分追求卓越,更应发挥自身优势。
我的勤勉能力远超常人。我每天工作16到18小时,如果没有外出的活动,每顿饭时间加起来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我喜欢在家办公,早上6点30起床,晚上12点睡觉。以前我通常凌晨2点睡,但发现这样的作息对身体不好,所以改为早睡晚起,以保证六小时的休息。
每天清晨冲凉对于我来说是必须的,不管水温如何,只要有热水或冷水,就足以唤醒我,让神经系统活跃起来。我注重健康,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跑步1到2千米,以最快速度完成,因此每次都汗流浃背,尤其是在夏季。但晚上一般不洗澡,因为洗了会让大脑兴奋难以入眠。
锻炼结束后,我通常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至午夜12点。这段时间内,我处理邮件、布置工作、思考新东方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辅导年轻创业者,如参与洪泰基金项目接触各种创业计划,这些都是年轻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我的午餐几乎全部都是盒饭,有时与朋友共进,也是一人一份盒饭,最多加一瓶红酒。但我也注意身体健康,吃完便散10分钟步行。而且,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游泳或徒步运动来放松身心。
旅游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每年抽出两个月专门旅行,即使年龄超过50岁,但因为用脑消耗大量能量,我并不担心体重增加。如果确实变胖,再去15天徒步旅行就可以瘦下来了。
现在想安静已经很难得,比如旅行时住宾馆,一吃饭就有人来要求照相,这样内心的宁静被打乱了。因此,现在旅游一般选择几乎无人的地方,如草原,用越野车带几个人去,那里的人少,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安静私人空间。
一年里有一第三时间用于工作。一第三时间回家陪孩子,一第三时间用于应酬,在外出差约100天左右的时候离开家庭和事务处理各项事宜。
尽管说自己领悟生命本质还不到位,但至少比年轻人更懂得勤奋这种品质给予了我日常思考和教学所需的心理补给。当读书时,我会有意无意地写下新的观点、新想法。翻书虽然频繁,但认真阅读则较为困难。我所谓认真的阅读,是一日或几日精读一本书;而不认真则只是花几个小时快速翻阅。不过,即使这样,一年的认真阅读也有20-30本之多。而不认真那样的快速阅读数量更高达100本以上。这一切都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坐飞机或汽车这段旅程期间,则利用这些空闲时间进行深度阅读或其他学习活动,从未感到晕车或者疲倦感受不同于在办公室一样效率高强的地理环境下从容运转?
关于金钱,其数目对我毫无感觉。在北大学生时代只拿60元月薪,也觉得很幸福;现在拥有更多财富但平日消费仅两三千元,其中包括购买图书与资料使用费用的开支。这表明即便处于不同的经济状态,与往昔相比并无太大区别,因为价值观念上的改变使得物质享受变得更加淡定而自然。在当老师期间最初几年的教书过程充满挫折感,因无法吸引学生关注而感到沮丧。但随着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逐渐获得学生青睐,当初那种成就感终于到来。此刻作为教师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能够将知识深化融会贯通,同时具备丰富口才以及了解学生需求及察言观色的能力,这种综合素养对于未来不可估量,为他人的理解提供了深厚根基,使他们能够进一步探索世界奥秘,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文化层面的发展,而这一切又依赖于持续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在讲授方面,要培养自己的口才,还要学会掌握如何有效沟通与激励学生们,使他们愿意听你讲述,最终形成一种既启迪灵魂又推动实际行动的情境。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当你遇见前方路途迷雾浓厚之际,或许应该尝试走向那些愿意聆听你的声音的地方,它可能成为你前行道路上的指南针,同时也是自信力量源泉。你若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将永远珍视这段历程,并在未来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