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人心的金言学习之旅中的励志名言精选
0 2025-03-03
在提及孙荪老师的名字时,不禁涌起一种特殊的情感。虽然我们并不频繁交流,但那种深厚的友谊早已根植于心底,就像久放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醇厚。孙荪老师比我大十多岁,是我少年时期仰慕的人物,因为文学而结下的缘分,使他成为我的导师和挚友。
孙老师出生于永城刘河乡,一直以来的学问与才华令人敬仰,他是一位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也是永城人骄傲的一面。我虽同为永城人,但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与他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我们通过电话保持联系,即使节日也会互相问候,这样的友情就藏匿在我们的日常中。
2012年,我即将出版一本散文集,便前往郑州校对清样期间拜访了孙老师。他对此感到异常兴奋,不仅祝贺我,还亲笔题写了书名,为我的作品增添了一份光彩。两年的时间里,我又出版了一部三卷本历史文化散文《文化永城》、《魅力永城》、《风情永城》,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尽管那时候孙老师还患有眼疾,但他仍然抽空为我的作品作序,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尽的情怀。
为了取序文,我曾约定去他的家。此前听说过孙老师好酒有量,所以带上了远方朋友送来的两瓶酒,再购买了酂城糟鱼这道永城名产。当夜,他出门相迎,眼角眉梢都是笑容,那种成熟与高雅,更增加了我对他的钦佩。在离别时,我们引用杜甫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种亲切与热望,无话不谈的情趣,让时间仿佛飞逝。
后来,由于出版社催稿,我们不得不分手。但他邀请我至书房,将事先准备好的书法作品赠予我。这幅作品内容是唐朝诗人杜荀鹤的诗句:“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这段经历,让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就像是山静云动之余,又传来惠风广布的声音,都因为那份深厚的友情而到达彼此的心田。
由于其声望和文学成就,被 永城市委领导盛邀撰写一篇关于永城历史文化的小品。我记得当时他因病需要休息,而推掉许多工作却坚持要完成《永城赋》这篇文章。他抱病工作,用600多字勾勒出了脍炙人口的小品,并且用自己擅长的手笔恭敬地书写好,一并赠予故乡,这份赤子之爱跃然纸上。
2016年1月,当河南省作家协会决定设立创作基地太丘古镇时,他被托付去题匾,上面刻着“太丘书院”。当天,他接到电话便嘱咐,要开怀畅饮。那次聚餐虽然没有大快朵颐,只能浅尝辄止但充满欢笑。他退休后,把精力更多地投入探讨书法艺术和研读古文,使平凡日子变得含蓄而韵致少浮躁喧嚣。
直至红日西下,我们依依难舍地告别。一刹那间,便想起那首古诗:“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这些文字,如同温暖春风,在心中萌芽。而那些珍贵瞬间,如同醉人的美酒,让我们的友谊更显珍贵。在这个不断变迁的大世界里,有些关系总是值得珍惜——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德不孤必有邻”,飞扬灵动的智慧就是照亮我们生活信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