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如酒共饮共享于友情链接交易平台

本站原创 0 2025-03-24

孙荪老师,岁月沉淀的友情,如同久酝造好的美酒,越发醇厚。我们虽未能频繁相聚,但那份深厚的情谊,始终如一,不减反增。我与他相识于少年时期,他以其卓越的学识和才华吸引了我。随着文学的交流,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师徒间的关系,那份仰慕之情逐渐转化为深厚的情感。

孙老师出身永城刘河乡,从十八岁便踏上求学之路,一直到现在,他已经五十多年不曾停歇。在文坛上,他以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的身份声名远扬,是永城人的骄傲。我虽然也来自永城,但生活在郑州,与他见面难得,因此我们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话和节日问候。

2012年,我将要出版一本散文集,当我前往郑州校对清样时,我顺便拜访了孙老师。他对我的成就异常兴奋,不仅祝贺,还亲笔题写了书名,为我的作品增添了光彩。两年后,我出版了三卷历史文化散文《文化永城》、《魅力永城》、《风情永城》,孙老师即使身体不适,也自愿为这部作品作序,其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尽的情感。

为了取序文,我带上了两瓶远方朋友送来的好酒以及永城市里的酂城糟鱼。当我抵达他的家中,被他热烈迎接,那种老者的威严与温暖,让人敬佩。我提起杜甫的一句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中的离别与重逢,以及当下共同享受的欢愉,都让我感到时间飞逝。

在那个午后的时光里,我们分享着彼此的话语,无话不谈。那句唐朝诗人杜荀鹤所写:“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成了我们心灵沟通的一个节点,即使是一句话,它胜过千言万语地表达我们的理解和共鸣。

后来,在一次电话交谈中,孙老师接受了由市委领导邀请,以赋体形式撰写关于永城市历史文化的文章。他虽然病重,但仍坚持完成这一任务,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对故乡土地和人民负责的一次机会。他亲自到实地考察,并且不断修订稿件,最终用600余字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 永城赋》并手书呈现给大家。此外,他还答应制作题匾“太丘书院”,展现出他对艺术追求及责任感。

2016年的某个春天,当河南省作家协会计划在太丘古镇设立创作基地时,他们恳请孙老师题匾。这次,又有一个新的故事编织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德不孤必有邻”的道理——友情如酒,是一种能够跨越空间与时间,将智慧传递下去的力量。

上一篇:王一博笑颜如春听土味情话不禁摇头却未料到自己也会成为撩人大全中的焦点引起观众的羞涩害羞
下一篇:感恩早安心语合集QQ空间心情伤感日记中的物品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