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英才们是如何用英文励志名言激励自己的人生的
0 2025-04-11
《北大河》:刘半农的意难平催泪小故事
在北京大学三十一周年纪念刊上,我被邀请撰写一篇文章,但我对此感到有些尴尬。首先,我无法说好话,因为那需要校长或教务长等高级职位才能做到。而且,尽管我是学校的一员,但我的地位并不足以讲述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语。
其次,我也不能说老话,因为那需要的是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能够谈及。我虽然也有学习和生活的经历,但相比之下,我还是太年轻,不够资格去谈论那些古老而深远的事物。
最后,即使我想说一些关于北大的事情,也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或者观点,所以总觉得自己的文章不够出色。于是,我决定转而写写三院前的那条河。
这条河叫什么名字呢?它沿着三院边缘流淌,对岸则称为东河沿。这条河似乎从未有过一个固定的名字,只是在不同的位置被称作不同的名字。在南方,这样的河早已家常便饭,而在北方,它却显得格外珍贵。
小时候,在南方的生活里,我们会在水边玩耍,捉鱼、摘藕,就像江南诗人描绘的一般,那种生活让我向往不已。但当我搬到北京后,这里的生活让我重新发现了水的美丽。我开始画画,将山水作为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水,有了水,画就活起来了;没有水,无论怎样都显得生僻无趣。
住在北京期间,我曾借住在三院附近的一个房间。那时对这条小小的河几乎没什么感觉,因为它看起来不过尔尔。但随着时间过去,当走遍整个城市后,再也找不到这样一处风情独特的地方,这个小小的河变得格外珍贵了。我开始欣赏它周围的一草一木,每一次经过,都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和趣味。
十多年来,这条河发生了变化,其形状缩窄,岸线升高,水量减少,有时候连一点点也不见。这些改变都是亲眼所见,并非空穴来风。在春夏秋季,它曾经清澈透明,如今却成了臭气熏天的小池塘,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未来,如果再过十多年,这条北大旁边的小溪可能就会消失掉,从而给我们留下更多空间进行其他活动。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这一切。如果明年开春解冻之后,我们可以动手修复这个地方,使其恢复原来的模样只需几百元资金,而且学校完全可以承担这个费用,没有必要向市政府申请帮助。此外,还可以雇佣几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工作,以防止有人将污物倒入其中,或让孩子们乱扔垃圾。
至于树木,现在虽然已经种植了一些,但空缺的地方还很多。因此提议每届毕业生都应在这里种植一棵纪念树,并竖立石碑记录全班学生姓名。一旦形成习惯,一百周年庆典时,那些树木将构成壮观景象,让人们回忆起昔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