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励志网上人们常常讨论读书是否真的能带来改变就像一件宝贵的物品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库还能激发

本站原创 0 2025-02-05

我有个堂哥,大我一岁,是二伯父的第二个儿子。他只上了一年学,就再也不愿意读书。二伯父的大儿子读书成绩不错,全家指望他考上大学,跃出农门,光宗耀祖;所以并不在乎小儿子的选择,乐得他回家帮忙干活。

我记得几年之后的寒假,有一晚,我和小堂哥一起睡,我们聊到了一个严肃的话题:读书有没有用?我的观点自然是有用,他一度好像被我说服了,兴致很高,翻身起来让我教他写名字。

之后当然是走各自的人生路。我继续读书,虽然不出色,但三十多年后,我好歹也能自由自在,可以凭着读书写文章吃饭。读书,让我领会到知识的乐趣。在四十岁之后,只恨时间太少好书太多。

堂哥没有回到学校,他安于当文盲。他身体强健以后,他到了一座小砖窑做工,有时经过时总是见他赶着牛在和砖泥。不久后,他学艺成熟,又另立门户自己开砖窑。他制砖手艺得心应手,可他见到工程多了起来,却毫不迟疑地冒险转型买了一部卡车自学驾驶,在工地接活,因为勤奋、诚信、忠厚,不停有活,最终又买了一部车雇了一个司机。他变成了村里数得上的富人,在当街的地段盖了大房子,为孩子们想让他们多久学习就供他们多久学习。

少年时那晚的讨论过了几十年,有了结论。每个人对“阅读是否有效”的看法都不同,我认为阅读有效,我证明我的看法是对的;而堂哥认为无效,也证明他的看法也是对的。如果比较两个兄弟,他们中间谁更受益,这似乎取决于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条件。

因此,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抱定阅读必然有效,对那些不喜欢或资质不足以进行深入阅读的人来说,这可能适得其反既无法掌握技能又错过最佳学习机会毕业找不到好的工作,“差劣工作”又不愿意做只能回家依靠老人的养育——这就是许多大学生的命运。而且,他们被送去听一些无关紧要、缺乏实用的课程,即使如此也难以期待从中学到什么?

文盲并不会阻碍某些人的创造性发展。在这个角度来看,一位文盲但拥有其他能力的人,比如我的堂兄,更值得尊敬。而另一方面,一位持有一系列博士学位却向政府寻求帮助:“给我找到一个工作吧!”这样要求的人,则显然误选教育路径。这表明选择继续接受教育或放弃此事必须放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的决定阶段,从此刻开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是否继续接受更多教育,不想继续接受则绝不要强迫他们这么做。

现在蓝领、小贩收入超过白领趋势日益增长,加之眼高手低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舒适工作,这都是积极现象,因为只有真正具备能力并创造价值的人才能够获得社会认可。如果喊着“阅读一定有效”的口号,而将文凭与高收入直接联系,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无论爱好何种程度,都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当一个人理解这一点,并且确保所学知识实际应用于生活中,那么任何形式的学习都会变得珍贵。但如果依赖别人供养,那么这些知情者最终将堕落为无耻之辈。不幸的是,我国还存在大量这样的例证,而且这些知情者丝毫也不感到羞愧。

上一篇:岁月如歌春日里的文学佳话与感悟分享会
下一篇:什么使得一则小笑话变成大动力剖析幽默励志故事的心灵密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