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人生15个让你哈哈一笑又能感动泪流的励志人物小故事
0 2024-12-09
文 江枫
历史跨越千年,留下无数经典。
《增广贤文》作为一部古时的启蒙读物,收录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名句。
内涵丰富,通俗易懂,每每读来,获益匪浅。
释义:自身要多做善事,专注当下,而不过多关注结果。
解读:所谓“做好事,有好报”,凡事尽力而为,做到问心无愧,就会有好结果。
行一份善,得一份福。心地善良的人,岁月自有馈赠。
释义: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别人;要用自己的心去体谅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解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换位思考。
《论语》中说: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能真正感同身受地替对方考虑,互相理解彼此的难处,才能以心交心,以情换情。
释义: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与能领会深意的人一起吟。
解读:管仲遇到了鲍叔牙,才成就了“管鲍之交”的美谈;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才有了一曲《高山流水》的美妙。
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世间最难得的事,就是有人能知你难,明你苦,懂你心。
释义:力气单薄就不要去背负重物,说话没分量就不要规劝别人。
解读:战国时期,秦武王嬴荡争强好胜,23岁时与人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此鼎实在太重,秦武王不小心失了手,砸断胫骨,最终气绝身亡。
《道德经》中有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
释义:如果能忍住一时冲动的怒气,就可以避免长久的烦恼和忧虑
解读:《论语》中讲: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是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理念,这个忍不是懦弱无能,而且待时而动。
正所谓“忍”字里面一把刀,一时的忍让,是为了长远的反抗。
小事或小情绪忍一下也就过去了,一旦触犯原则底线,就要坚决予以反击。
所以,《论语》中还说: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释义:用苛责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来谅解别人。
解读:这两句话,就是我们常说的“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李叔同出家后,法号弘一法师,苦修佛教中戒律最严的南山律宗,对自己的约束极为严格。
丰子恺想要跟他研习佛法,他却只收丰子恺做了居家。
两人后来合著了《护生画集》,劝诫世人戒杀生灵,以慈悲为怀。
一个人若能严格约束自己,同时宽容对待别人,心中自然能生发无限慈悲。
释义:当家后才能体会钱财来之不易,有了儿女才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解读:小时候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非觉得诗句朗朗上口。
等到自己为人父母后,才读懂那字里行间的真理。
有谁做父母没有心酸难处,又有谁当家做主没有苦闷辛苦。
很多事情,都是不经历难明白其中深意;唯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懂得生活多么不易。
释义:贪色和会导致倾家荡产,勤劳和节俭才能守住家业。
解读:败家子的通病,常有嫖与赌。
嫖赌无度,一则毁坏身体,二则挥霍钱财,三则消磨意志,最终家败业败人也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唯有保持勤劳和节俭的好习惯,一个人才能拼搏向前,既赚得到财富,也守得住财富。
释义:一句善意的话,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带来温暖;一句伤人的话,在酷热的夏季也会让人心寒。
解读: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有时你一句安慰的话,就能给人无限温暖。而有时你一句无心的话,也能伤人良久。
懂得好好说话,不仅是情商的体现,更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哲学。
做人不必阿谀奉承,尽说漂亮话;但也不能心有阴暗,总是恶语相向。
释义:和别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把心里想说的全部讲出来。
解读: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说心里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真心替你着想。
一部《三国演义》中,就有许多因话说太过而招来祸端的例子。
那许攸若不是得意忘形,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劳,也不至于被杀;那杨修若不是恃才傲物,多次在众人面前出风头,也不至于被杀。
时至如今,话说太过,尽管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但言多必有失。唯有谨言慎行,才能行稳致远。
老祖宗早有劝告: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绝,人不可信全。
来源:京博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