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亲经典语录传承爱与智慧
0 2025-03-20
我去年秋天去了一个名叫周庄的水乡,看到很多店铺都摆满了红、亮、光的“万三蹄”(红烧蹄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世多年的爷爷。爷爷是一位在家乡有名的小吃厨师,他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几乎是每个大事上的常客。他擅长做各种家常菜,但最让我喜欢的是他那道红烧蹄髈。
小时候,我们家的荤菜很少,如果有几块豆腐和一盘炒的豆芽,那就已经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兴奋得跳起来了。我总是能吃到好多油腻的东西,这都是因为我沾到了我的大哥那个厨师傅的光。而且,我从小就对食物有着特别大的兴趣,不仅会吃,还会自己尝试烹饪,这一切都是受到了我的大哥影响。
我们的生活非常淳朴,每次过节或者喜事都会请很多朋友来聚餐,左邻右舍都会互相帮助准备丰盛的大餐。这样的宴席被称为“流水席”,头等宾客自然是在首批接受款待的人选。在这样的场合中,最忙碌的地方就是厨房,大哥挥动着锅铲,在浓烟弥漫的环境中忙碌;送菜的人来回穿梭;灶火映照着脸庞,显得格外热闹。
虽然我经常跟随大哥出门帮忙,但是真正掌勺的地方,我并不适合。我更喜欢在自家厨房学大哥烹饪尤其是烤蹄髈。大哥处理好的蹄髈放在案板上,一只巨大的猪脚早已被清理干净,只留下细致的猪毛,然后切成了几道花刀,以便入味。大哥将黄澄澄的地瓜油倒入锅中,加热后放进冰糖慢慢熬成深色,再加入蹄髈和足够覆盖它的一碗水,以及酱油、料酒、醋及盐,以及葱段姜块和辣椒,大火煮两小时后转小火焖至晚上,将这年夜饭中的“发财肉”炖熟。
我们的年夜饭通常下午四五点钟开始,上完晚膳后大家才开始放炮仗争取彩头。红色的蹄髈上撒上了翠绿的葱花,让我的馋虫又激动起来。但是我必须等到最尊敬的大人用筷子轻轻拨一口,然后爸妈才能动筷,我才能拿起叉子品尝。这道由半天时间精心制作而成的肥而不腻、酥而不柴肉,是那种年代稀缺油脂却能让人满足的一顿美食。
尽管最后轮到我享用,但剩下的骨头总归给我,让我尽情享受。这件事情过去十年之后,每隔十年,我们家族就会举行一次家庭聚会或祭拜活动。那次过山路远亲友聚首时,他们再次提起了大哥做出的美味佳肴。大哥去世后,每当忌日,我们都要重新品尝那些老家的传统美食。今年十周年忌日时,当大家忆起那些美味之时,他们决定将此传统落实给新一代——也就是把烤蹄髈任务交给我来完成。大家认为,无论何种手艺,都应该尽早传承下去。
工作后的生活节奏确实太快,就像小时候放鹅一样,被驱赶前进。但只有回到山里老家,用闲暇时间炖制出香气扑鼻、大众赞赏的一份肉片,那时候坐在桌旁,与家人共享这种传说中的慢生活,我感到内心充实与快乐。这正是我一直追求的事业:通过简单的手工艺品,如同曾经那样温暖的心灵交流,而不是现代社会所急于求成、高效率低质量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