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友情链接醉心相伴共饮情深

本站原创 0 2025-03-24

醉心相伴,共饮情深:孙荪老师的故事

说起孙荪老师,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和他虽然不常往来,可是那种友情早已埋藏在心底,一如美酒,时间愈久,愈感淳厚。孙荪老师年长我十多岁,是永城刘河乡人,从十八岁便负笈求学,凡五十余年,他以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的名义誉满天下,是知名的文化人士,也是永城人的骄傲。我和孙老师虽是乡党,但我在永城,他在郑州,我们相见一面却有诸多不便。

2012年的春天,因我的一本散文集即将付梓,我去郑州校对清样时顺便去看望孙老师。他异常的兴奋,不仅为我的作品祝贺,还亲笔题写了书名,为拙作平添了不少光彩。两年后,当我的三卷本历史文化散文《文化永城》、《魅力永城》、《风情永城》杀青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尽管他当时还患有眼疾,我还是请他百忙之中欣然作序。他字里行间倾注了无尽的情怀,那份提携、关爱与期许,让我感动至深。

那次拜访中,我们共同品尝了远方朋友送来的两瓶好酒,以及酂城糟鱼。这顿饭上,我们谈笑风生,如同杜甫诗中的“今夕复何夕”,朋友间相见时的亲切与热望,无话不谈的情趣与共鸣,都显得时间飞快。在这短暂而又珍贵的一刻里,我们的心灵交流得如此深入,就像唐朝诗人杜荀鹤所描绘:“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这句诗仿佛能传达我们之间难以言喻的情谊。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2016年的一月份,当河南省作家协会决定在太丘古镇设立创作基地并要用他的书法题匾标识时,他毫不犹豫地应允,这幅题匾上的“太丘书院”正是我向他求助的事宜。而此刻想起来,那个时候,他已经退休,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探讨书法艺术和研读古文上,使日子变得充满韵致与深沉,而非浮躁或喧嚣。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依旧坚守着孔子的教导:“德不孤必有邻”。

直到红日西坠,我才依依不舍地和孙老师道别。那刹那间,便如同古代诗人的景色描述:“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友情如酒,它浸染于每一个瞬间,每一次回忆之中,却又似乎不断增香,以一种无法言说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的心房。

上一篇:老炮儿数据驱动的友情故事
下一篇:逆袭之路激励人心的成功故事
相关文章